未来汽车也能飞?这是真的!
“四个螺旋桨极速旋转,双人智能电动飞行器缓缓升空,四周随即刮起一股强劲的大风。”2月27日,记者在广州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中,现场感受了小鹏汇天旅航者X2飞行的情形,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发的X3(陆空耦合飞行汽车),未来既可以在路面开,也可以在天上飞,无疑,这给未来广州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想象空间。
2022年,广州汽车产量超310万辆,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,同时,如此高的产量也意味着,中国每生产9辆车,就有一辆来自广州,汽车产业成为广州制造业的核心担当。
近年来,随着卡脖子等问题凸显,国家提出建设制造业强国的目标,各地掀起从传统制造业到智能制造的转型,这也成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首选。
广州的制造业基础雄厚,产业链较齐全,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。
近年来,广州对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。
无论是2015年的制造业和服务业“双轮驱动”,无论是2017年“实施制造强市战略”,还是去年首提“制造业立市”——
广州朝着制造业立市迈进,一步一个脚印,天道酬勤、功不唐捐,跬步千里、持久必成。
疫情放开,各地迎来拼经济竞赛,江浙地区率先包机去海外抢订单,广东开年则召开了振奋人心的高质量发展大会,各地纷纷制定高质量发展目标。
去年,广东GDP约13万亿,连续34年稳居全国第一,继续保持着总量优势,如何让经济实现高质量,任重道远,对省会广州而言,更是如此。
疫情三年,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方式被不知不觉改变的同时,某些商业或产业发展路径也在起变化,这从广州经济数据中可以看出端倪。
众所周知,疫情让人和人的交流受阻,对传统服务业冲击较大,其中,餐饮、旅游首当其冲。去年,广州三产占GDP比重已达71%,这样的三产结构让广州经济更容易受疫情影响。同时,疫情严重时也曾一度让物流中断,波及不少产业链,无论是2020年初武汉疫情还是2022年上半年的上海疫情,汽车产业链的冲击进入大众的视野。而汽车产业是广州支柱产业之一,汽车制造业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/4左右,这意味着,从产业角度来看,广州经济遭受双重冲击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种强烈冲击下,广州去年经济增速仍跑赢了其他一线城市,背后得益于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开始迸发出新活力,成为一股新动能。
2022年,全市“3+5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879亿元,占GDP的比重提升至30.8%,这意味着,全市近1/3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此。其中,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发挥引领作用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生物与医药健康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.4%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.1%,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61.6%。
先进制造业无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,而一个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,离不开头部制造业企业的引领,也和广大中小企业的数智化水平息息相关。
探迹科技是广州“独角兽”创新企业,入选2022年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,他们借助大数据画像技术,已经建立起中国1.6亿工商主体的全域的企业图谱数据库,“作为智能销售SaaS开创者,探迹将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普惠各行各业数智化转型,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”探迹科技联合创始人黄俊强向记者介绍。
事实上,在广州,像探迹科技这样的创新企业还有很多,截至去年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.23万家。19家企业入选胡润《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》,其中,新增独角兽企业9家,是全球新增独角兽数量最多的三个城市之一,而这些独角兽在各自的领域深耕,也将成为广州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势力。
制造业立市
9.15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,随处可见六轴机器人有序作业,在这里,60秒能下线一台电动汽车……在番禺区广汽埃安的智能化生产线,处处可以看到广州智造的速度与活力。
广汽埃安成立5年多,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20%,行业排名由第16名提升至当前第3名。2022年累计销售27.1万辆,同比增长126%,创造销量增速新纪录。广汽埃安的发展诠释了新能源汽车的“广州速度”。去年广州新能源汽车的产值为446.61亿元、产量为446.6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.2倍和1.1倍,通过智能化、网联化、数字化技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。
广汽埃安的特殊性在于,它用5年的时间让自己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,也通过在番禺区就近建立配套的稳定供应链体系,最大限度实现产业聚集效应,造福当地。目前,在广汽埃安的带动下,番禺汽车产业链已形成超过40家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项目,基本建立了“三电”齐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不仅如此,广汽埃安副总经理郑纯麒透露:“目前,埃安在广东省内配套供应商占比65%,作为大湾区‘链主’身份,已形成了126家一级供应商及几百家上游供应链企业或项目省内配套,直接带动年产值贡献达200亿元。”
广汽埃安的发展,让市场看到了智能制造的能量,也为观察广州制造业立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。当下,我国正从投资、房地产、出口转向消费、制造和科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,提高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比、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,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。目前,广州已提出制造业立市,正全面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,未来广州如何开辟发展新领域、新赛道,推进高质量发展?近日,黄奇帆在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提出,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,未来广州需要重点做好推动制造业智能化、服务化、绿色化。
事实上,在去年发布的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中,广州计划在“十四五”时期打造“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”,在重点发展的五大新支柱产业中,实力最强的是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。
目前,广州已形成以12家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、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聚集、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的完整汽车产业链,东部、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,产值均超千亿元。与此同时,广州汽车产业迭代升级的自我革新速度加快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。2022年,全市新能源车产量增长1.1倍,在全市汽车产量占比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,与此同时,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约8成,占全市汽车零售额的比重同比提升11.4个百分点。未来,随着广汽埃安旗下投资过百亿的因湃电池动工、世界500强企业采埃孚百亿级汽车电子工厂项目落户,广州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链得以加强,将更加彰显广州“产业第一,制造业立市”底气,主力广州经济行稳致远。
以投促产
产业强则经济强。为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广州提出坚持产业第一、制造业立市的策略,展望2023年,广州制造业立市的目标是,争取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%以上,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,增速达45%。这份目标的背后是,过去4年,广州工业投资连续实现千亿元以上,去年制造业投资968亿元,增长了20%,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,此外,广州在“自然指数—科研城市”全球排名跃升至第10,广州的科技创新综合水平迈入全球“第一方阵”。
如果说,制造业和科技的结合依靠人才,那么,产业聚集并做大做强做优,需要资本的推动,对先进制造业发展而言更是如此,因为制造业创新投资规模大、投资周期长,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的方式成为行业的共同选择。
在我国,金融市场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为主,直接融资比例低,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”长时间成为金融市场改革的命题,而在直接融资中,股权融资的动作较为频繁。
近年来,各地政府争先恐后成立政府引导基金,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各级政府成立的引导基金达2000多支,如合肥搭建的3000亿元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,苏州2000亿元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,而政府引导母基金比较少见。
2月18日,广州成立了1500亿元规模的广州产业母基金和500亿元规模的广州创投母基金,引发业内关注。其中,1500亿元广州产业母基金,采用公司制形式,发挥“以投促引”功能,直接服务广州“产业第一、制造业立市”战略,重点投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与健康、先进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消费等重要产业领域,将与链主企业、产业龙头、头部机构合作构建超600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。
而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,服务广州科技创新战略,联动社会资本,计划用几年时间形成超2000亿元的创投基金集群,致力于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、投创新企业。
可以看到,此次广州成立的两大母基金,有着不同的定位,且它们既不是一般的政府引导基金,也不是简单的市场化基金,而是通过充分盘活存量国有资源,为广州激活存量、扩大增量,为广州产业发展注入新能量。
独木不成林。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、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看来,广州产业要做大做强,产业之间的融通以及相应的服务配套也很重要,而产业的发展需要协同融合,资本的作用正犹如活水,将产业的上中下游高端资源贯通汇集起来。
广州开启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一步一个脚印,天道酬勤、功不唐捐,跬步千里、持久必成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- 业务咨询
- 咨询电话 陈小姐 13926400876
- 咨询电话 黄先生 13922298476
- 返回顶部
联系电话:
陈小姐 13926400876 [email protected]
黄先生 13922298476 [email protected]
地址: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1080号万科中心T1栋2514-2516
Copyright © 2019 广州源博工业材料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广州 粤ICP备06080255号